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 2006, Vol. 4 ›› Issue (4): 427-429.doi: 10.3736/jcim20060424
• Literature Review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Kui-wu Yao1, Jie Wang2
CLC Number:
[1] | 金志刚, 周端, 顾仁樾 , 等.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刊, 1995,10(3):28-29 |
[2] | 孙锡印, 杨雯琳 . 心病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证型间血载脂蛋白的异同及辨治影响[J]. 江苏中医, 1997,18(6):40-41 |
[3] | 孙锡印, 段学忠 . 冠心病中医证型间血液流变性的异同及辨治对其影响[J]. 中医药研究, 1997,13(1):12-14 |
[4] | 翟虹燕, 张永忠 . 冠心病气病致瘀证候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特征临床实验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7,19(1):19-20 |
[5] | 管昌益, 张文高, 崔连群 , 等. 冠心病本虚标实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24(1):28-30 |
[6] | 刘勤社, 郭安阳, 王志义 .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致病机理的血液流变学探讨[J]. 陕西中医, 1994,15(5):235-236 |
[7] | 徐正正 . 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特征[J]. 中医杂志, 2000,41(1):44-45 |
[8] | 陈剑秋, 施赛珠, 林果为 , 等. 糖尿病血瘀证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探讨[J]. 中医杂志, 1994,35(2):106-108 |
[9] | 童家罗 . 60例Ⅱ型糖尿病血瘀证观察分析[J]. 山东中医杂志, 1999,18(8):350-351 |
[10] | 陈剑秋, 施赛珠, 石志芸 . 糖尿病血瘀证与血浆-α颗粒膜蛋白和内皮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4(7):30-31 |
[11] |
姜兆顺, 张胜兰, 寇天芹 , 等.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CD62p、CD63测定意义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19(9):527-528
doi: 10.7661/CJIM.1999.9.527 |
[12] | 张茂华, 施赛珠, 王倩 . 糖尿病致瘀因素的临床评估[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8,10(2):73-74 |
[13] |
李志英, 余杨桂, 张淳 , 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瘀关系的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16(4):275-278
doi: 10.3969/j.issn.1007-3213.1999.04.007 |
[14] | 李运伦, 曲政军 . 高血压病从瘀论治刍议[J]. 中医研究, 1997,10(6):8-9 |
[15] |
邓常青, 江劲波 . 脑梗死患者凝血分子标记物变化与血瘀证的关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5(10):34-36
doi: 10.3969/j.issn.1006-3250.1999.10.014 |
[16] | 胡世云, 郑峰, 郭云庚 , 等. Ⅱ期高血压病血瘀证与中医证类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02,11(5):373-374 |
[17] | 彭世洪 . 急性脑梗死的中医分型与CT影像的关系[J].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9,27(1):50-51 |
[18] | 石志芸, 施赛珠, 李晓明 , 等. 血小板活化在肾小球疾病进展和中医血瘀证中的关联研究[J]. 中医研究, 1999,12(3):12-14 |
[19] | 石志芸, 施赛珠, 陈剑秋 , 等. 血瘀证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J]. 辽宁中医杂志, 1996,23(10):435-437 |
[20] | 赵玉娟, 吴胜群, 徐新女 , 等. 血瘀证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活性改变的观察[J].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6,3(9):392-394 |
|